banner
朝闻道

朝闻道

做个知行合一的人
email

一種縱向記錄生活的方案

日記的目的#

想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首先要自己設定一個劇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規劃」。

無論是學業規劃、職業規劃、事業規劃,簡單來說,一個規劃至少包括三部分:目標、實施方案、達成的結果。

現在假設所有規劃已經完備,下一步就是行動,不過在行動之前還有一件事 —— 建立一個即時監測系統,確保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

今天的主角 —— 寫日記 —— 就是一種檢測系統。

  • 清晰目標完成進度:簡單記錄了「消耗的成本 + 行動的內容 + 取得的結果」的日記,就可以讓我們從一組數據中得出行動的進展。
  • 找到錯誤漏洞:異常的數據告訴我們的是「阻礙進步的關鍵原因」。

記錄是為了複盤,怎樣記錄最有效率呢?

我認為有效的複盤記錄應具有以下性質👇

  1. 可檢索(通過日期、文字搜索內容)
  2. 實用性(內容能夠應用於現實)
  3. 易記錄(PC、手機多端同步)
  4. 易複盤(針對每件事,可以直觀地看到 1 年內、1 個月中自己哪些天做了、結果如何)
  5. 事件明確

我用過的日記方式#


方式一:複盤模塊化日記 (類似於九宮格日記)

2023-08-21

  • 工作方面:......
  • 學習方面:......
  • 情感方面:......
  • 興趣方面:......
    ......

這種方式的優點:

  • 分類明確,閱讀時結構清晰。

這種方式的缺點:

  • 只能以日為單位查看每天的流水賬,想要查看「投資知識的學習情況」,就必須一天一天地看,然後匯總到一個文件上,再進行複盤總結。
  • 每天的記錄目標不明確,今天閱讀了,明天跑步了,但今天沒有跑步、明天沒有閱讀。假如我每次想知道哪些天跑步了、哪些天閱讀了,就需要一天天地查看。
  • 總之,想要複盤一件事很麻煩。

方式二:感悟式日記

2023-08-21
今天第一次坐夜班的高鐵,窗外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到。
當我來到鄭州時,剛好播放到《吹夢到西洲》這首歌,我好喜歡這首歌,喜歡它不僅僅是因為是今天恰好播放,還有明天將要進行的泰山之旅。
為明天的泰山之旅,期待並加油!

這種方式的優點:

  • 隨心所欲,像聊天一樣記錄,最有可讀性的日記。

這種方式的缺點:

  • 不適合用於複盤的事件。

方式三:感悟 + 複盤模塊式日記

2023-08-21

  • 今日感悟:今天第一次坐夜班的高鐵......
  • 工作方面:......
  • 學習方面:......
  • 情感方面:......
  • 興趣方面:......

這種方式的優點:

  • 將前兩種方式組合起來,用一個文件寫日記。

這種方式的缺點:

  • 雖然能較為全面地記錄每日的感悟和複盤的事件,但複盤某件事時,仍然很麻煩或者需要二次整理;

解決問題時的思路#


我在想,日記和筆記的內核應該是相同的,日記用於記錄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筆記用於記錄我們學習的知識。

將筆記和日記放在一起看,會產生什麼呢?

先來說一說筆記的特點,在新高考之前的高中階段,理科有「語數外物化生」6 個學科,所以學生會至少準備六個筆記本。
再來說一說日記的特點,我們一般只會用一個日記本 / 日記軟件。(除非紙用完了)

為什麼學習 6 門課就要至少 6 個筆記本?而日記不能用 6 個日記本?

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 6 門課用 1 個筆記本會發生什麼?所有科目的筆記必須「以日期為單位」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上,就像寫日記一樣。期末想要複習某一門單獨的課,就需要二次整理(把語文整理在一起、數學整理在一起......)。這不就舍近求遠了嗎?

我們完全可以準備多個筆記本,一個筆記本只記錄一門課的知識。這樣對複習效果、閱讀體驗才友好。

這給了我一個啟發,為啥我不能多用幾個日記本呢??

如果把複盤和複習聯想到一起,很容易得出這一個答案:複盤類日記適合用一個單獨的日記本記錄。

也就是說我想記錄跑步,就專門用一個《跑步日記本》,我想記錄閱讀,就專門用一個《閱讀筆記本》......

最終的解決方案#


根據用途的不同,創造多個日記本

將用於複盤的日記和用於記錄生活感知的日記分開,每種日記用一個日記本 / 日記文件。

我用 WPS 的 Excel 記錄用於複盤的數據(複盤式筆記),模板如下,一個 Excel 文件中創建 12 張表,對應 12 個月,每張表中有未來 10 年;

如果你覺得 Excel 打開不方便,推薦使用一個習慣記錄類 APP 來做這件事,安卓端推薦「今日習慣」App。

感悟式日記,用日記軟件(一本日記 APP),按照前面說的「方式二」記錄。

為什麼是十年?

  • 用 10 年專攻某個領域,浪漫。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