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筆記本比較頭疼的地方是:
- 結構混亂。有些內容是後來才意識到並補充的,但距上次相關內容的筆記記錄很久了,新筆記與舊筆記之間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筆記,導致兩者相距甚遠。
- 內容不明確。不知道一個筆記本適合記錄幾門知識,不知道相同門類知識該不該分行在一塊記錄。
具體使用方法#
-
拿一個新筆記本,在頁腳進行頁碼標註。
-
1~4 頁設為索引頁;5~8 設為計劃規劃(按需使用,也可無此部分)。
-
第 9 頁之後記錄知識筆記。
-
不必為了某部分知識的連貫性,而專門為了 “未來才學習到的知識” 留下空白頁。按照頁碼順序記錄每天學習的知識即可。
-
對於分散的、有關聯的知識,只需將其頁碼一起標註在索引頁,就能將所學的知識結構化串聯起來。通過索引頁隨時可以找到相關的知識。
-
如果你已經理解我所說的不用在意順序的記錄方法,那麼對於一個打卡計劃、摘抄、備忘購物清單等等任何東西,你都可以記錄在筆記本上,只需在索引頁標註即可。
你可能會問 “知識的記錄是淩亂分散的,這樣對學習有什麼好處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
放心,知識因為隨意記錄變得沒有結構、沒有聯繫,而索引頁會讓它們而變得結構分明,甚至比只按順序卻沒有索引(目錄)的筆記更有結構。
如果有打卡等記錄習慣,請用好日曆,因為 “你的日曆比你的銀行賬戶更能衡量成功。”
索引頁举例#
- 1~4:索引頁
- 5~8:計劃
- 9~20:2023 年 1 月的所有記錄......
- 21~35:2023 年 2 月的所有記錄......
- {{<mark text="30">}}:健身 21 天打卡計劃
- 36~50:2023 年 3 月的所有記錄......
總結收穫#
建議每週都必須做總結,可以使用一個新本子,每月也必須做總結。請大家想想,如果寶貴的經歷沒有主動總結為經驗,使其慢慢從人生中消失,和每次都踏踏實實積累經驗比起來,哪一個會先接近夢想成真?
列計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開始很難完成列的全部計劃,不要給自己增加負擔。因為之所以要列計劃,就是為了驗證出自己真實的效率。比如你會發現通常每天計劃做 7 個事情,你只能做 4 個(實際),然後你就能得出一個客觀的結論:自己努努力,每天最能做 5 個計劃。
更深入地分析,你就能知道完成某項計劃大概需要花費多長時間,這就有利於指定更大維度的計劃(如一年),並且降低誤差。
除了總結出自己的真實效率,還要總結被干擾的原因。蘇格拉底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 “認識你自己”,自我認識是一切的自我發展基礎,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缺點、短板,從邏輯角度來說,人只有在認識自我和洞察自我之後,才可能去做出改變。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我的總結與規劃不在同一個筆記本。